NO. 328:介係詞用起來沒fu嗎?
很多英文不錯的人都說,英文學久了,最沒把握的是介系詞。
為什麼房間的門用the door of the room,
門的鑰匙卻是the key to the door?
究竟有沒有個道理可循?
道理在「感覺」,不在「文法」。
每一種語言都有一種自然演進的規律。
這種規律,與其記規則,不如感受它。
比方說在車上,如果是汽車是「in a car」、公車是「on a bus」;
你記住一種感覺,如果你在這交通工具裡要彎腰,就用in,
in是包在裡頭的感覺,
如果是挺著身體走得進去,就是on。
依此類推,在飛機上是in還是on? 自然是on an airplane了。
現在一起來看看幾個介系詞給人的感受:
1、to 和 for
to是「朝著目標去」(目標明確,一定會到);
for 是「朝著一個方向去」(是一個大方向,並沒有說一定會到)
例: Give the proposal to me. (將那計劃書交給我。)
把計劃書交到我手中,我會收到計劃書。
「給(give)」這個動作必須要作用在「me」身上才算完成,
所以用「to」。
例: I’ll buy it for you.。(我會幫你買。)
for指一個方向,「buy」這個動作事實上與「you」無直接關聯。
不管有沒有交給「you」,「買(buy)」 的動作都已經完成,
所以用「for」。
2、in 和 at
at是精確概念;in是模糊概念。
跟人約了時間確定,就說:I’ll meet you at 8:00.
跟人約了在固定地點就用:Let’s meet at the coffee shop downstairs.
某一年,某個月、某個早晨,時間很長,難以精確,用in。
他人在台北,我們說He is in Taipei。in後面是一個大地方,
不見得找得到他的人。
3、with 和 by
with是「伴隨著/在旁邊」的感覺,by則是「靠過去」。
例: I will go with May.(我將和May一起去。)
因為with給人的感覺是「伴隨著」,
也就是「在旁邊/拿在在手上」的意思。
所以with可以解釋作「利用…..工具」
像 I opened the door with a key.
(我「用」一把鑰匙開那扇門。)
或 I am satisfied with the gift.
(我很滿意那個禮物。) ...有這個gift,滿足感隨之而來。
I went there by train。(我搭火車到那裡。)
「靠過去」是透過 train 這種交通工具抵達。
不能用I went there “with” train。
這樣會變成「使用(手拿著)」train到那兒。
4、of 是從屬、包含、分離的概念。
例: The table is made of glass.(桌子是由玻璃製成。)
桌子是從玻璃中「分離出來的」。
如果說 It is made “with” glass.
表示你拿glass當工具(伴隨著/拿著),不合理。
如果說 It is made by wood. 表示wood是某個人,
桌子是他做的,這也不合理。
回到最原始的問題:
這間房間的門 the door of the room (O)房門是房間的一部份,可以用"of"。
這扇門的鑰匙 the key of the door (X)鑰匙不是門的一部份,
不能用"of"。
這扇門的鑰匙 the key to the door (O)鑰匙用來開門,
是朝某目標而去的概念,用"to"就對了。
本文出處:世界公民文化中心